新闻资讯

气液分离器在制冷系统中有何作用?

作者: 发表日期:2025-04-23 12:44:26 浏览量:121

气液分离器,又称汽液分离器、低压储液器,简称“气分”。它广泛应用于空调、空气能热泵、地源热泵、水源热泵、制冷机组、冷库等不同场景。

气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:当液体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器后,由于流速降低发生膨胀,或是撞击内部挡板,从而实现气液分离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液态的润滑油或制冷剂进入压缩机,确保压缩机安全、稳定运行。具体而言,气液分离器能够在设备启动、运行或热泵化霜后,分离并储存回气管中的制冷剂液体,起到保护压缩机的作用。

气液分离器可为系统低压侧提供额外的内部空间,既能暂时储存多余的制冷剂液体,又能防止其流入压缩机曲轴箱稀释润滑油。根据结构不同,气液分离器可分为垂直进气、水平进气以及带回热装置等类型。在小型制冷系统(如冰箱)中,有时会直接使用铜管作为简易气液分离器;而在大型制冷装置中,气液分离器更是必不可少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气液分离器不适用于非共沸制冷剂系统。

在分离制冷剂液体的过程中,冷冻油也会随之分离并积聚在气液分离器底部。因此,在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和底部通常设有回油孔,以确保冷冻油能够顺利返回压缩机,避免压缩机因缺油而损坏。气液分离器主要由气缸、进气管、出气管、滤网等部件组成。

气液分离器的分离原理主要有两种:一是利用气体和液体密度的差异,在相同体积下,气体质量小于液体质量,从而实现混合物分离;二是利用气体和液体分子聚集状态的不同——气体分子间距大、粒子小,液体分子间距小、粒子大,进而分离混合物。基于这两种原理,衍生出了多种结构类型的气液分离器。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重力沉降法、折流分离法、离心力分离法、丝网分离法、超滤分离法、填料分离法等。

选择气液分离器时,必须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容量来储存多余的液体制冷剂。不仅要关注气液分离器进出口的直径,更要结合系统的制冷剂量进行综合考量。尤其在热泵系统中,气液分离器的容量不应小于系统充注量的50%。此外,在与供应商沟通选型需求时,需明确以下内容:

a)管道尺寸、外形尺寸;

b)压力试验要求(如气密试验、强度试验等);

c)清洁度指标及残留水分要求;

d)进气管标识要求;

e)其他关键技术要求,以及材料、尺寸特殊需求;

f)过滤网目数规格。

气液分离器出厂时,气缸内通常会填充0.05MPa的高纯氮气以维持压力。部分大型气液分离器还会配备易熔塞安全阀,进一步保障使用安全。

在制冷装置系统中,气液分离器需安装在蒸发器之后、压缩机之前,并且应尽量靠近压缩机。在带有四通阀的换向系统里,气液分离器需安装在四通阀与压缩机之间。若系统设有过滤器,则应将其安装在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。安装时,务必准确区分气液分离器的“进口”(IN,连接蒸发器)和“出口”(OUT,连接压缩机吸气口),并且气液分离器必须保持垂直向上安装。

01.jpg

上一篇:真空泵气液分离器是怎样实现气态水分离的?
下一篇:最后一篇

热线:15206181866